近段时间,高校国内多所高校迎来新一轮专业调整潮。专业有些学生无意间成了所学专业的调整“绝版毕业生”,有些则成为新增专业里“第一批吃螃蟹”的忌新旧酒人。 此轮调整中,瓶装“智能+传统工科”成为新设专业的新闻典型模式,催生了数字经济、科学智慧工程等一批热门专业。高校这当中,专业也不乏高校把旧专业加上“智能”二字,调整简单包装一下就“闪亮登场”。忌新旧酒比如,瓶装把机械设计工程专业改叫智能制造专业,新闻土木工程专业改叫智能建造专业,科学医疗信息系统化技术专业改叫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等等。高校 这种“新瓶装旧酒”现象,暴露出部分高校急于“占坑”的心理。毕竟,新名词可以让专业显得“高大上”,看起来更“吸睛”,更利于招揽生源。而且,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的培养往往会有一些支持政策,如果能抢先一步设置新专业,也意味着可能在资金扶持、学科建设以及项目、平台等方面获得更多资源。 专业设置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石。由于专业设置或多或少滞后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高校为适应社会需要,对所设专业进行动态调整,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急功近利赶时髦,扎堆“上新”蹭热度,反而与专业调整的初衷背道而驰。 应当看到,那些“新瓶装旧酒”专业,在师资、教材、课程设置、教学设备等方面大多缺乏必要的积累,无法支撑新的学科建设,也就很难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甚至会误人子弟。学生扛着新专业的名号进入社会后,如果无法胜任实际工作,反而会影响高校口碑。另外,行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短时间内涌入大量毕业生,也容易引发同质化竞争,造成新的就业压力。 所以,无论从满足社会需要,还是从对学生负责的角度出发,高校都应立足自身办学定位和现有条件,科学理性地作出选择。如果确定要对某些专业进行调整更新,首先必须在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保障等方面作出系统化安排。 比如,在课程设置上,要适应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趋势,把学生将来可能用得上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应用搬进课堂;在师资培养上,要推动教师更新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增强他们对科技前沿的感知能力和多学科融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评价上,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强化评价结果应用,构建起与新设学科和专业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总之,高校调整专业,不只是名字的变化,更是教学理念、培养模式、管理机制的深层革新。让“新瓶”装上“新酒”,才有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好酒。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
评论列表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题:CPI同比由降转升 部分行业价格呈企稳回升态势——透视6月份物价数据新华社记者潘洁、王雨萧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
2025-08-27 17:086月13日,太平洋建设总裁、未来城市董事局主席宋少庭携团队参访哈尔滨市浩宁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并与浩宁建科董事长孙长红会谈。 宋少庭介绍了太平洋建设的发展历程、战略布局及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2025-08-27 16:47在刚刚落幕的Bilibili World 2025(BW2025)上大放异彩的韩国知名Coser Yasal,近日通过个人社交平台发布了《英雄联盟》经典角色“九尾妖狐·阿狸”的最新Cosplay作品,
2025-08-27 15:53中国消费者报深圳讯记者黄劼文/摄)3月15日,在广东省深圳市2024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系列活动发布会上,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与中山市消费者委员会签署了消费维权跨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签
2025-08-27 15:35